重新审视我自己
市面上杂七杂八的论文,相当一部分喜欢“Rethink”。这段时间发生挺多事的,一方面我在认清这个世界,更重要的,另一方面,我在认清我自己。
Chapter 1 : Rethink 我想要的
按照我的性格,首先便是最重要的结论。前面没几篇之前就在想要如何筹备就业大计,所以当然也和我在读研生活以外的发展路线相关。
我想要的就是相对稳定的工作、适合内向人群的工作。所以,准备考公考编是主旋律。如果社会一直稳定,那么进体制无疑是最优的选择,我大可以一辈子混吃等死。如果养老金不会受到出生率而有所调整,那么体制内显然是最香的。
我喜欢的就是计算机。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、算法还是原理。从操作系统到编译原理、从.Net到Spring Boot、从Arduino到FPGA、从LeNet到ChatGPT。
爱好与适合之间有一道鸿沟。实际上,就业这一块按爱好来也未必是最好的。比如把兴趣爱好当科研方向,现在好像也没那么喜欢当调参师了。
所以在社会整体情况(互联网企业正在衰退)下,在课题组实际情况(老师突然变得很string)下,现在的路已经很清楚了。正如我所认为的,人生于世,能行使「选择的权利」的地方比你想得少。
Chapter 2: Rethink 我的性格
想了想,今天本来主要应该是来发泄情绪的,开错页面了属于是。另外在标题起好之后就发现起大了,本来就只是想很单纯地说一说关于择业的新感悟。不过既然起错了那么我也没那么打算改,继续把估算讲完吧。
最近师兄师姐好像挺喜欢讨论MBTI,不过我觉得这就是00后的算命学。正所谓X世代看八字,Y世代看星座,那么Z世代就该看MBTI了。毕竟荣格那一套的缺陷、精神分析学的缺陷我可太懂了:你真能保证你在填问卷的时候能够做到完全公正完全客观?充其量当作是算命学的补充,讲求人格匹配罢了,和星座还有八字有什么区别?
扯远了,绕回来。话说那天饭桌上大家在清算,一共两个I,其他都是E,然后各个E都在那掰扯自己是I,但是实际上真I不会有出来抬杠的胆量。同时还讨论老师是I还是E。我赞同老师是I,但是迫于生活压力被逼成E的观点。那么重点来了:当今社会有I人的生存空间吗?我就时常在想,我要是去那些互联网大厂,会不会没过多久就被裁掉了?打工皇帝当不久的。更适合我的,依然在体制内吧。
为什么爱好与性格无法兼顾呢?贫富差异要背很大的锅。我们的管理层,比我们的基层能赚的钱要多太多了。要是在wegame,搞公有制,这种情况会好不少。不细说了。
能不能改改性格呢?这得花很长一段时间了,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。从幼儿园开始我就这样了,具体表现在不太会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;在小学也一样不善交际,社交主要靠强势的母亲安排,也就导致了周围只有女生;初中其实是有好转的,至少向外迈出了一些步,情况好不好另说;高中本来是最有希望的,但是却发生了「那件事」,直接拉跨;本科沉浸在「那件事」带来的困难之中,还没摆脱就迎来了相似的事情,一手好牌打得稀烂,最后直接摆烂;硕士更是从一开始就打算在修炼情商这件事上摆烂了,但是又躺不平,不然也不会写这个了。
现在很多时候,那些莫名的emo,都来自于对自己性格的不满:喜怒于色,不太有眼力见,只会闷着头做事。现在组里的一个情况是,他们更多的在做事的时候会想到叫我,而在出去玩等事情上不占优势。组里对我好的我也知道都是谁,但是据我观察他们好像是对每个同事的性格都有这么好。我得到的,只会是均线左右的一个分数。
其实吧,也有人教要给点小利,但是不知道为什么,始终没有那个勇气。😭
写不下去了已经。
后记
这篇文章本来是想直接隐藏的,但是转念一想,算了,还是直接公开吧,反正也没人看。